11月2日成畦,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潘旭研究員和田興友研究員團隊與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合作,成功在反式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該研究首次發(fā)現鈣鈦礦陽離子面外分布不均勻是影響電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并通過設計添加劑均勻化鈣鈦礦薄膜相分布料离,獲得了26.1%的光電轉換效率(PCE)。 相關成果今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雜志盯质。

科研人員在檢測電池器件性能袁串。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據悉,新制備出的反式鈣鈦礦太陽電池唤殴,獲得了26.1%的最高效率般婆、25.8%的認證效率。此外朵逝,經2500小時最大功率電追蹤后蔚袍,未封裝的器件仍保持初始PCE的92%的可靠運行穩(wěn)定性。
該研究表明配名,通過均勻化鈣鈦礦組分面外分布可獲得優(yōu)異電池性能啤咽,這開辟了提升電池器件穩(wěn)定性的新途徑,有望打破鈣鈦礦太陽電池的效率瓶頸渠脉,為進一步提升高效宇整、穩(wěn)定的鈣鈦礦太陽電池提出了明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