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剪芍,需明確峰值的水平返劲、何時達峰及如何達峰玲昧。筆者認為,為確保2060年前碳中和的實現篮绿,碳達峰應盡力實現以下三個維度的達峰:
一是高速度達峰孵延,從時間尺度對達峰加以界定狭缰。由于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已經確定,盡快茸例、盡早實現碳排放峰值罪靠,將為達峰后到碳中和的碳排放下降過程留出更多緩沖時間,使政策制定偷逆、能源結構改革部署默言、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更為游刃有余。
二是高強度達峰杆谓,為中國碳排放設定一個較低的峰值水平。一個較低的峰值水平险丧,既直接降低了峰值年的碳排放量歼虽,同時也對峰值年后的排放水平有深刻影響。更低的峰值為峰值年后設定了更低的排放量基準愧鹊,從而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鎖定了一個更低的排放水平而灸,也對峰值后的減排行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高質量達峰惩赊,這意味著達峰是在全產業(yè)都以清潔低碳為發(fā)展方向电湘、能源系統和能源結構開始出現根本變革和轉變的前提下實現的。能源結構低碳化是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內容鹅经。一方面寂呛,能源消費結構要顯著優(yōu)化: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不再新增煤電裝機瘾晃,可再生能源贷痪、低碳能源成為主流。另一方面蹦误,能源供給質量大幅提升劫拢,降低甚至消除高碳能源投資、逐步退出已有高碳能源設施强胰。此外舱沧,終端部門用能形式實現創(chuàng)新,終端能源向電力偶洋、氫能等末端零排放的能源形式轉變熟吏。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中國為實現《巴黎協定》所確定的控制全球溫度升高不超過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全球長期目標的部署涡真。國際社會對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也給予了高度關注音哟。不同速度、強度吟因、質量的達峰路徑和能源轉型路徑犯渣,決定了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愿景的難易程度势嫁。高速度的達峰,強化了達峰的時間節(jié)點甥轿,可以為2060年前碳中和的實現爭取最有利的時間期限;高強度的達峰水芍,為達峰后碳中和的實現降低了難度;高質量的達峰,則從能源結構根本變革的角度為碳中和的實現奠定了基礎绿相。高速度存裁、高強度、高質量的達峰篷低,為經濟結構調整提出了根本要求郊纱,也為“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的變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其种,將綠色復蘇作為“十四五”發(fā)展的主線臼蔼。疫情后“經濟綠色復蘇”已成為廣泛共識,歐盟及歐洲主要國家均出臺了綠色復蘇計劃藤树。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浴滴,“十四五”期間應堅持“綠色復蘇、低碳發(fā)展”的政策導向岁钓,嚴格控制煤電產能和煤炭消費總量升略,推動有條件的地區(qū)和高能耗強度行業(yè)CO2排放率先達峰。
其次屡限,充分發(fā)揮碳排放交易機制在二氧化碳減排及低碳發(fā)展中的作用品嚣。一方面,碳市場作為推動碳達峰囚霸、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機制腰根,“十四五”期間要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更多行業(yè)納入碳市場拓型,實現碳減排;另一方面额嘿,考慮將非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納入碳市場,如允許甲烷減排作為補償機制進入碳市場劣挫。
第三册养,融入低碳減排的創(chuàng)新因素,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變革险悲。一方面修梭,提升公眾低碳意識,推動綠色消費专勇。中國二氧化碳排放70%來自工業(yè)生產纸级,30%基于消費型排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型排放會逐步上升描刹。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公眾的低碳意識县堰,引導綠色消費。另一方面婆崔,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能源轉型茴支,充分利用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推動新能源技術成本快速下降十卖,進而控制高耗能重化工業(yè)的發(fā)展卓您。
第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俘伤。加快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在認識水平浙炼、政策工具、基礎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唯袄,推動氣候變化全面融入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鼓拧,實現溫室氣體與污染防治、生態(tài)修復的協同增效越妈。推動能源、財稅等相關政策的出臺钮糖,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各方面政策的協同發(fā)力梅掠,推動經濟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
筆者建議店归,可以充分發(fā)揮“十四五”規(guī)劃的引領作用阎抒,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能源結構優(yōu)化消痛。雖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還在具體制定中且叁,具體指標及其考核衡量標準還未出臺,但可以通過規(guī)劃目標制定秩伞,設置最優(yōu)的能源轉型路徑逞带,為2030年前碳達峰、2035遠景目標及2060前碳中和愿景的實現打下基礎烟渴。(張建宇)